论著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7年5岁以下患儿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33(2) : 125-130.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2.003
摘要
目的

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感染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PCR方法检测其中NoV聚合酶-衣壳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NoV系统进化分析和型别鉴定,结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完成对151例NoV阳性标本的扩增和测序,男女比例为2.28∶1,平均年龄1.72岁,检出较高的时间为每年春季(3~5月份)和秋冬季(9~12月份)。经系统分析共发现14种NoV基因亚型,类别及构成比依次为GII.Pe/GII.4(47.68%)、GII.P12/GII.3(20.53%)、GII.P4/GII.4(17.22%)、GII.P16/GII.2(3.31%)、GII.P12/GII.12(1.99%)、GII.P17/GII.17(1.99%)、GII.P16/GII.13(1.32%)、GII.P7/GII.7(1.32%)、GII.P7/GII.6(1.32%)、GII.P2/GII.2(0.66%)、GII.P21/GII.21(0.66%)、GII.Pg/GII.12(0.66%)、GI.Pa/GI.3(0.66%)、GI.P6/GI.6(0.66%)。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NoV感染具有型别多样性的特征,且与暴发毒株型别在发生时间上相互印证。应加强对儿童NoV腹泻的监测。

引用本文: 焦洋, 何芙蓉, 高艳, 等.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7年5岁以下患儿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 33(2) : 125-130.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和散发的主要原因[1]。根据基因遗传变异性,NoV至少可分为7个基因组[2],其中GI、GⅡ和GIV群可在人类中引起腹泻[3]。根据NoV VP1区域,GI组至少包括9个基因型,GⅡ组至少含有22个基因型[4]。NoV GⅡ.4基因型是引起全球暴发的流行优势株,每隔2~3年GII.4型NoV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流行[5]。在2014—2015年,NoV GⅡ.17型代替了GⅡ.4,成为亚洲部分地区NoV暴发的主要病原体。2016—2017年,GⅡ.P16/GⅡ.2型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流行,这提示非GⅡ.4 NoV也可成为引起NoV暴发的优势毒株[6,7]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