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浙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33(4) : 385-388.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4.011
摘要
目的

分析浙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抗病毒疗效等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HCV感染患者501例,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和HCV RNA,同时检测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计算APRI指数,对部分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标准方案治疗的患者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

结果

501例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的例数(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1b、6、2a、3a、3b、1a,其中1b型超过50%。不同年龄段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有显著差异(χ2=95.433,P<0.001),1a、1b、2a型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3a、3b、6型(F=11.879,P均<0.001)。不同性别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不大(χ2=1.638,P=0.897)。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病毒载量、AST、PLT和APRI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F=2.920、χ2=12.400、F=6.294、χ2=12.700,Ρ均<0.013),而ALT的差异不大(χ2=7.994,P>0.157)。对其中179例明确使用PR标准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98,P=0.252),但3a型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1b型(χ2=4.193,P=0.041)。

结论

浙东地区HCV感染以1b和6型为主,不同HCV基因型患者年龄、病毒载量、AST、PLT和APRI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a型患者经PR方案治疗的效果优于1b型。

引用本文: 周静娣, 胡耀仁, 华馨, 等.  浙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 33(4) : 385-388.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4.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一种慢性疾病。丙型肝炎为全球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组织统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其中东南亚地区感染率为2.3%[1]。HCV感染后有50%~80%的患者转为慢性化,其中估计高达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细胞癌[2]。HCV分为6种基因型,每种基因型又有多种亚型,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直接抗病毒(DAA)药物普及之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是我国现阶段用于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适用于任何HCV基因型感染、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但不同基因型治疗用量和疗效有所不同[3]。本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慢性HCV感染患者进行病毒基因分型,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特点,为丙型肝炎的有效防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