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34(01) : 9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20.01.019
摘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特别是在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中。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疫苗和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可供使用。了解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可为研发新型抗RSV药物提供靶点。近年来,靶向融合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和靶向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是RSV抑制剂及单克隆抗体研究热点。此外,以宿主因子为靶点研发抗RSV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RSV感染的致病机制、药物作用靶点及其代表药物做一概述。

引用本文: 叶文静, 翁婷婷, 董琳. 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 (01): 9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20.01.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据估计,仅在2015年,RSV就造成了近59 600名5岁以下住院儿童死亡[1]。此外,婴幼儿期严重RSV感染与复发喘息及后期哮喘风险增加关系密切[2]。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及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治疗仍以吸氧和补液等支持治疗为主。因此,有必要了解RSV感染的致病机制,寻找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为抗RSV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本文RSV致病机制、药物作用靶点及代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