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
3DCT、4DCT和PET-CT定义的胸段食管癌PTV比较研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5,24(5) : 497-501.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5.0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PET-CT图像SUV≥2.5、20%或25%SUVmax与基于3DCT、4DCT构建的胸段食管癌PTV位置及体闫积差异性。

方法

1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FDG PET-CT胸部定位扫描。3DCT图像常规外扩获得PTV3D;PTV4D通过10个时相靶区融合获得;基于SUV≥2.5、20%或25%SUVmax分别得到IGTVPET2.5、IGTVPET20%、IGTVPET25%,分别将这3个靶区上下方向外扩3.5 cm,左右前后方向外扩1 cm得到PTVPET2.5、PTVPET20%、PTVPET25%

结果

PTV3D体积显著大于PTV4D和PTVPET(P=0.000~0.044),而PTVPET和PTV4D相近(P=0.216~0.633)。PTV3D、PTV4D相互间DI分别为0.70、0.95,同三维运动矢量呈负相关(P=0.039)。PTVPET2.5、PTVPET20%、PTVPET25%相互间DI分别为0.74、0.72、0.78、0.73、0.77、0.70,同三维运动矢量无相关性(P=0.150~0.822)。PTV3D、PTVPET间相互DI分别为0.86、0.84、0.88、0.63、0.67、0.59。

结论

由于各自所包含的靶区信息差异等原因,基于3DCT、4DCT及PET-CT构建的胸段食管癌PTV在空间上很难达到完全重合。利用自由呼吸状态下PET扫描图像来构建胸段食管癌PTV尚需慎重。

引用本文: 郭延娈, 李建彬, 李彦康, 等.  3DCT、4DCT和PET-CT定义的胸段食管癌PTV比较研究 [J]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5, 24(5) : 497-501.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5.05.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3DRT过程中靶区位移和形变是确定食管癌PTV的主要影响因素[1]。3DCT目前是模拟定位扫描常用方式,而常规3DCT代表一个时间点上的CTV各方向外扩群体化位移范围获取PTV。4DCT定位代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靶区全部形变信息,利用4DCT构建个体化PTV能降低靶区漏照风险并明显减少放疗疗程中正常组织误照率[2,3]18FDG PET-CT图像现已广泛用于食管癌靶区确定[4],但传统概念上利用PET-CT构建食管癌靶区往往忽略了PET图像所包含的呼吸运动信息。本研究将基于PET-CT图像3种不同SUV阈值所构建的原发肿瘤食管癌PTV与基于传统3DCT、4DCT所构建PTV位置、体积差异及空间重合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利用PET-CT图像所包含呼吸运动信息构建胸段食管癌PTV可靠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