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
宫颈癌术后辅助IMRT中急性放射性小肠炎与改进型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9,28(1) : 23-26.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9.01.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常规体质量指数(BMI)和改进体质量指数(BMIIMPd)与小肠受照剂量和急性放射性小肠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接受宫颈癌手术后行辅助放疗的39例宫颈癌患者(其中杭州市肿瘤医院22例、温州市中心医院17例)。全部患者行CT增强扫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范围。采用单弧,能量为10 MV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观察小肠的受照剂量和急性放射性小肠炎与BMI和BMIIMPd的相关性。

结果

BMI为(22.23±2.80) kg/m2,BMIIMPd为(21.49±3.95) kg/m2,小肠体积VSI为(1 155.71±419.33) cc3。VMAT计划下小肠V10为(66.50±27.01)%,等效均衡剂量(EU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分别为(4 098.87±184.93) cGy和(7.98±8.7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MAT技术下BMIIMPd和小肠V30、V40、EUD (α=50)及NTCP是急性放射性小肠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常规BMI指数不能简单作为患者急性放射性小肠炎发生概率预测的依据。应用BMIIMPd进行亚组分析时,如果该指数在10.1~16.9之间(正常和偏瘦型),小肠的高照射剂量区较大,急性放射性小肠炎发生率较高,因此推荐采用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优化。

引用本文: 陈恩乐, 杨完, 顾佳乐, 等.  宫颈癌术后辅助IMRT中急性放射性小肠炎与改进型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9, 28(1) : 23-26.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9.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宫颈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作为宫颈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应用IMRT宫颈癌可显著降低小肠、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2]。VMAT保持了IMRT靶区剂量均匀、适形性高、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等特性,并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广泛[3]。但在临床放疗实践过程中,发现宫颈癌患者的体型与急性放射性小肠炎发生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基于此,本研究在常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探讨常规BMI/改进BMI (body mass index improved,BMIIMPd)与小肠受量及放射性小肠炎的相关性,进一步指导临床优化计划设计。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