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受损相关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49(6) : 378-383.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6.06.005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受损情况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关系。

方法

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采用方便入组的方法,共纳入27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超高危组);同期在社区招募健康志愿者25名(对照组)。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 Syndromes, SIPS)、PANSS、错误信念任务、失言觉察任务、暗示任务、眼区情感识别任务等对2组进行临床评估及心理推测能力评估。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人群心理推测能力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超高危组心理推测能力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超高危组SIPS总分为(27.2±10.5)分,PANSS总分为(48.6±9.1)分。控制智商后,超高危组失言觉察任务[0.80(0.60,0.88)分与0.90(0.85,0.92)分, Z=-3.64,P<0.01]、暗示任务[18(17,19)分与19(19,20)分, Z=-3.02, P<0.01]和眼区情感识别任务[(22.7± 3.3)分与(23.8±3.4)分, F=4.40, P<0.0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效应值分别为1.16、0.79、0.33, 2组间错误信念任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1.00)。其中暗示任务与SIPS中阴性症状条目社交兴趣缺乏(r=-0.63 ,P<0.01)和概念丰富度(r=-0.52,P<0.01)呈负相关,经校正后相关关系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显著受损,受损可能与阴性症状呈负性相关。

引用本文: 郑敏婕, 蒲城城, 于欣, 等.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受损相关研究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378-383.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6.06.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78年Premark和Wooddruff[1]首次提出心理推测能力(theory of mind)的概念,并定义为个体推测和了解其他个体意图和行为的能力。儿童在5~7岁形成低阶心理推测能力,即理解和识别他人信念以及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至青少年期形成高阶心理推测能力,即理解讽刺、暗喻、善意的谎言的能力[2]。2006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心理推测能力纳入精神分裂症受损的社会认知领域[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