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
基于症状分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52(5) : 299-303.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5.001
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学机制是PTSD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对深入理解PTSD、寻找客观的诊断标志物以及研发新型PTSD治疗药物十分重要。脑影像、光遗传及化学遗传学技术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进展揭示了脑结构、脑功能以及神经环路改变在PT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PTSD临床表现复杂、症状组合不同,目前未有一致性结论。因此,本综述尝试根据PTSD诊断的症状分类,从临床影像与基础环路研究两个方面归纳、总结PTSD不同症状的神经环路异常机制,从而为阐明PTSD发病机制、寻找客观生物标志物、筛选全新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本文: 蔡敏, 孙思斯, 周翠红, 等.  基于症状分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进展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 52(5) : 299-303.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5.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战争、重大灾害等重大创伤性事件之后延迟出现且持续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闪回、逃避、过度警觉以及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生物学因素如基因、表观遗传学、神经内分泌、中枢炎症反应、脑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改变在PTSD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其中,一些生物学特征构成暴露前的易感因素,另一些则可解释个体间的症状差异并预测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