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慢性失眠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52(6) : 373-378.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6.003
摘要
目的

探索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e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方法

本研究是4周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募集受试者,纳入符合DSM-5中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190例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eCBTI组(n=95)和治疗等待组(n=95)。入组后2组均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的评估并记录连续1周的睡眠日记,eCBTI组经4周包括5个CBTI核心模块的治疗,治疗等待组不做任何干预,第4周2组再次记录1周的睡眠日记并进行ISI的评估。分别以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85%和ISI<8为失眠痊愈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组间睡眠评估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痊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eCBTI组55例完成4周治疗,治疗等待组78例完成了2次评估。4周治疗后,eCBTI组与治疗等待组的睡眠效率(11.6%±3.9%与2.9%±1.1%,t=4.63,P=0.036)、睡眠潜伏期(-57.0%±-14.7%与-19.8%±-8.5%,t=13.44,P<0.01)、觉醒次数(-43.4%±-13.0%与-12.2%±-6.1%,t=3.73,P=0.042)、ISI分值(-49.7%±-15.7%与-16.4%±-8.3%,t=11.72,P<0.01)治疗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睡眠效率>85%为失眠痊愈指标,eCBTI组和治疗等待组痊愈率分为67.3%与26.9%(χ2=21.36,P<0.01);以ISI<8为失眠痊愈指标,eCBTI组和治疗等待组的痊愈率分为43.6%与6.4%(χ2=26.22,P<0.01)。

结论

e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依从性欠佳。

引用本文: 张斌, 张黎黎, 陈施雅, 等.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慢性失眠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 (6): 373-378.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6.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失眠为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中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在成年人群中现患率为8%~10%。失眠不仅是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和维持因素,且对个体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造成了严重影响[1]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