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头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47(09) : 652-656.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9.012
摘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轴性肌张力障碍和姿势不稳,可伴有痴呆[1]。PSP的病理确诊取决于皮质、脑干、基底节的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线团样神经纤维缠结、丛状星形细胞纤维缠结和线团样少突胶质细胞变性[2]。目前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和国际PSP协会提出的诊断标准能改善最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还没有一个现有标准能有效提高最终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而且,PSP具有临床异质性[2],变异型PSP缺乏核上性凝视麻痹、早期跌倒等临床特征,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表现类似,易被误诊。然而,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为PSP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在本综述中将探讨常规MRI(conventional MRI,cMRI)及新兴的MRI技术在提高PSP诊断准确率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 张又文, 王丽娟, 张玉虎.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头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 09 ): 652-656.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9.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