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肌萎缩呈束周分布的青少年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9) : 776-78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9.009
摘要
目的

研究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出现束周萎缩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特点。

方法

对21例肌肉活检病理以束周萎缩为病理特征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临床表现:21例中11例确诊为青少年皮肌炎(典型皮疹),9例为可能的青少年皮肌炎(不典型皮疹),1例为混合结缔组织病。21例中19例有肌肉无力表现。9例肌酸激酶正常,4例轻度升高(3倍以下),8例明显升高(3倍以上),其中11例确诊的皮肌炎患者中10例肌酶正常或轻微升高。6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11例抗核抗体阳性。2例合并EB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肌肉病理:21例均可见束周萎缩,其中4例束周萎缩形态学不典型,但相应束周肌纤维还原型辅酶、乳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异常;1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9例显示膜补体攻击复合物染色阳性。比较分析发现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与肌纤维坏死相关,与束周萎缩无明显相关;膜补体攻击复合物沉积的标本中束周萎缩、局灶损伤及线粒体异常的病理改变更突出。

结论

肌肉萎缩呈束周分布现象主要见于典型或不典型皮肌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小血管异常有关。

引用本文: 刘智, 陈琳, 任海涛, 等.  肌萎缩呈束周分布的青少年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9) : 776-78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9.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束周萎缩是采用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诊断青少年型皮肌炎时所见到的比较特异的形态学改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膜补体攻击复合物在毛细血管沉积所造成的微血管数量减少,导致的肌纤维继发性缺血性改变,类似分水岭梗死。在医疗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肉病理不一致,或者肌纤维病变与血管炎性改变不匹配的情况,与此同时,束周萎缩的病理机制也存在不同学说。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3—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肌肉活检发现束周萎缩的21例住院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肌病和皮疹特点,以及肌酶、肌电图、自身抗体、胸部CT等检查数据,同时观察分析了肌肉病理中单个肌束内肌纤维、血管、间质、炎性细胞分布等病理改变以及膜补体攻击复合物在毛细血管的沉积。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这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肌肉病理的相关性,从而揭示肌纤维病变与小血管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