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变性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I716T基因突变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50(1) : 2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1个中国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基因筛查方法及其突变情况。

方法

收集1个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家系,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对这个家系中的8位成员、20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患者和50名家系外非患病个体进行血样采集,提取基因组DNA,对其PSEN1基因的第3~12外显子、PSEN2基因的第1~12外显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的第16~17外显子进行测序。

结果

该家系中有6位成员筛查出APP基因第17外显子发生g.275339T>C碱基突变,使编码APP的第716个密码子由ATC变为ACC,即由异亮氨酸变为苏氨酸,发生了Ile716Thr (I716T)突变。携带该突变的6位成员,其中1例已发病,5位尚未达到发病阶段。20例SAD患者和50名家系外非患病个体经筛查均未发现该突变。

结论

我们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1个突变位点,即APP基因第17外显子I716T突变,此突变很可能与该家系的发病相关。

引用本文: 王琪, 秦伟, 董静, 等.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I716T基因突变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1) : 2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1.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是造成痴呆的第一位原因。该病分为散发性AD(SAD)和家族性AD(FAD),其中FAD约占5%。以65岁为界,AD又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FAD患者一般在65岁之前起病,即早发型家族性AD(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EOFAD),临床表现为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进而出现全面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一般病情进展迅速。FAD患者集中体现了AD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是研究AD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理想人群。FAD目前已知主要有3个相关致病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PSEN1基因和PSEN2基因,其中PSEN1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占75%~80%;其次是APP,占15%~20%;PSEN2最少,占5%以下[1]。而散发性AD的遗传危险因素中,只有载脂蛋白Eε4(ApoE ε4)被明确,众多的易患基因仍在研究之中。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