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2017年1月4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Circulation在线刊登了由Ness-China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研究协作组完成的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该项研究是由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王文志教授牵头,联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病中心,组织各省CDC和30多家医院神经科两个专业系统的人员共同完成的。为了保证具有全国代表性,研究者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兼顾了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调查点按东、中、西部以及城市、农村共6层抽取,最终有我国31个省155个调查点的结果纳入分析,完成调查总样本人群近60万人。
该研究采用时点终生患病率,以2013年8月31日24时定为患病时点,凡在此时点之前发生过脑卒中,并到此时点仍然存活者均计入患病率。研究回顾性调查了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首次发生脑卒中者,作为发病率统计,在此时间内死于脑卒中者则作为死亡率统计[2]。按照国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3],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分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难分类的卒中。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在本文统计分析之内。调查结果显示,在480 687名≥20岁的成年被调查者中,共有7 672例脑卒中存活者,(粗)患病率为1 596.0/10万;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共有1 643人首次发生脑卒中,发病率为345.1/10万人年;上述时间段内有765人死于脑卒中,死亡率为159.2/10万人年。经过权重后的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 114.8/10万、246.8/10万人年和114.8/10万人年。据此推算,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每年110万人死于脑卒中,现存的脑卒中患者1 100多万。
按地理分布,我国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分别为365.2/10万人年和158.5/10万人年),其次为华中地区(326.1/10万人年和153.7/10万人年),发病率最低是西南地区(153.7/10万人年),死亡率最低在华南地区(65.0/10万人年)。脑卒中标化患病率最高的是华中地区(1 549.5/10万),其次为东北地区(1 450.3/10万)和华北地区(1 416.5/10万),最低的是华南地区(624.5/10万)。调查者还发现,目前农村地区是脑卒中的重灾区,无论是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1 291.1/10万与814.4/10万)、发病率(298.2/10万人年与203.6/10万人年)还是死亡率(151.0/10万人年与84.4/10万人年),农村地区均显著高于城市。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6.4岁,男性平均66.2岁,女性平均66.6岁。≥40岁男性的年龄别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存活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84%)、吸烟(48%)和饮酒(44%)。不同地区间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存在差异,高血压在西北地区最高(88.7%);糖尿病则在华南地区最高(18.0%);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在华中地区最高(27.5%)。
Ness-China研究是我国首次有全国代表性的脑卒中现况调查,填补了国内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