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遗传
晚发型钴胺素C缺陷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11) : 863-87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8.11.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晚发型钴胺素C(cblC)缺陷病,即甲基丙二酸血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方法

搜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2017年诊断的26例晚发型cblC缺陷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神经影像、治疗随访情况以及MMACHC基因检测结果,并汇总分析。

结果

26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1∶15,诊断年龄4~39岁,有4个家系同胞共患病;其主要神经系统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周围神经病;4例在疾病初期表现为蛋白尿。初诊时血总同型半胱氨酸为61.4~193.4 μmol/L,尿甲基丙二酸均显著升高。26例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萎缩11例,胸髓萎缩变性10例,脑实质损伤5例,长节段脊髓病变3例,脊髓空洞1例,多发脑动脉狭窄1例。所有患者急性发作期经胃肠外补充钴胺素,口服叶酸、甜菜碱、左卡尼汀、维生素B6后急性脑病症状痊愈,但痉挛性截瘫改善不理想;慢性维持期肌肉注射羟钴胺和口服甜菜碱,在减少用药次数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各项指标。经基因测序,26例患者均携带MMACHC基因复合杂合(22/26)或纯合突变(4/26),其中已知致病突变11种,以c.482G>A(15/52)和c.609G>A(13/52)错义突变最为常见,其次为c.656_658del(4/52)和c.452A>G(4/52)。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cblC缺陷病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该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但需终身胃肠外补充羟钴胺和甜菜碱;该组病例中检测的MMACHC基因突变以c.482G>A及c.609G>A最为常见。

引用本文: 赵玉英, 焉传祝, 亓法英, 等.  晚发型钴胺素C缺陷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 (11): 863-87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8.11.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在先天性细胞内钴胺素(cobalamin),即维生素B12代谢缺陷疾病谱中,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钴胺素C型(combined methylmalonic acidemia and homocystinemia, cblC type),即钴胺素C(cblC)缺陷病最为常见,其致病基因为MMACHC(OMIM 609831)。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的生物学标志物就是尿中甲基丙二酸(methylmalonic acid,MMA)和血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的异常升高[1,2]。根据发病年龄,cblC缺陷病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1岁以后发病者称为晚发型,主要表现为急/慢性的精神行为异常、进行性加重的脑病、痉挛性截瘫、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及肌张力障碍等,还可伴有血液系统的表现、肾病、眼底病变及血栓栓塞性疾病[3,4]。该病如能及早诊断并及时给予胃肠外途径补充钴胺素、口服甜菜碱、叶酸等药物,急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迅速纠正,所以正确认识和早期诊断cblC缺陷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6例经生化和基因诊断的晚发型cblC缺陷病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资料,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并总结该病的遗传学特点。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