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第19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纪要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53(02) : 157-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20.02.016
摘要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19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于2019年4月11—1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专家,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诊疗指南。尤为精彩的是疑难型脑血管病的病例讨论。

引用本文: 李敬伟, 黄丽丽, 吴波, 等.  第19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纪要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 (02): 157-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20.02.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19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于2019年4月11—13日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承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协办。崔丽英教授、蒲传强教授、王拥军教授为大会主席;刘鸣教授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徐运、张颖冬、刘春风3位教授为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王大方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李秀芳专员、江苏省医学会王咏红会长、江苏省医学会胡寅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马敬安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韩晓冬书记、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出席本次大会的开幕式。大会还邀请了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世界卒中组织现任主席奥地利多瑙河大学Michael Brainin教授、世界卒中组织候任主席哈佛大学Marc Fisher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Joshua Willey教授,专家们都作了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分别设置了大会报告、专题、会议发言和壁报、会议书面、讨论与争鸣、经验分享、专家面对面等不同的学术交流形式。会议内容主要涉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与评估、血管内介入诊治新进展、脑小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脑静脉病变的诊治、少见脑血管病的诊治、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与研究、重症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护理学、脑血管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复杂疑难脑病病例讨论及最新指南和共识解读等。

本次大会共收到来稿1 427篇,注册人数2 143人,参会人数达2 500人,大会选出了优秀口头发言论文20篇,优秀壁报论文17篇。大会于2019年4月13日中午闭幕,完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科医师,神经病学、神经科学基础、转化、临床研究者在此次大会中了解到有关脑血管病基础、临床诊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应用进展和诊疗指南,获益多多。现将本次大会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脑血管病防控前沿

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在大会上做了"中国脑卒中防控之路探索"的主题报告,指出脑血管病高居我国居民死亡率的首位(136.64/10万),且还在不断增高,防控形势严峻。近年来通过前移防治关口、组建防治体系、推广适宜技术、开展防控项目、建设数据平台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世界卒中组织主席、奥地利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学的Michael Brainin教授做了"Reducing the burden of stroke through primary stroke prevention:from the view of the World Stroke Organisation"的大会报告,世界卒中组织目前正在开展"卒中减半"计划,即在卒中一级预防中联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等药物,将卒中的发病率降低5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鸣教授在"中国脑卒中诊治:进展与挑战"报告中也指出,尽管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死亡率却无明显上升,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循证诊疗指南的推广应用,以及院内诊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徐运教授做了"脑小血管病的诊疗相关问题"的报告,介绍了如何采用影像学技术帮助早期诊断,根据基础研究,靶向血管内皮、血脑屏障、免疫炎症筛选治疗脑小血管病药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报告了2018年卒中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方面,2018年发表了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POINT研究。该研究选择发病12 h内的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POINT研究得到了与2013年CHANCE研究一致的结论,建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疗程限制为21 d,可最大化增加获益并减少出血风险。

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在介入分会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刘新峰教授汇报了血管内介入对比药物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他指出对于8 h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血管内治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秦超教授介绍了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处理策略和手术技巧,根据动脉瘤形态、大小、载瘤动脉的直径等采取个体化的策略,提高栓塞成功率,降低复发风险。论文交流环节亦十分热烈,主要集中在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双支架取栓、非急性期动脉闭塞开通、静脉窦急性血栓的介入治疗等。

三、脑梗死急性期治疗

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会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张苏明教授报告了针对脑卒中支架取栓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血管的有效再通和降低有害再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副教授针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性期的血压升高是一种缺血后的保护性因素,临床上要根据血流灌注情况进行个体化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波教授分析了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梗死的影响,研究表明缺血发生的时候,内源性tPA同样来自神经元,对微循环的再通等具有积极意义,但可能增加梗死出血转化的风险,缺血发生后缺血区域远隔部分也会发生损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

世界卒中组织哈佛大学Marc Fisher教授做了"Acute stroke therapy"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通过比较6项发病6 h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经过CT灌注成像筛选后的临床研究的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预后更好。汇总分析表明,DAWN和DEFUSE3研究虽然时间窗大大长于6 h,但与6 h内的6大研究相比,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局基本一致。但在流程不畅的情况下,复杂影像学可能带来时间的延误,这点值得重视。未来,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抑制剂(NA-1)、膜粘连蛋白Ⅱ抗体(annexin A2)可能延缓"冻结"半暗带,提高溶栓和取栓的临床疗效。Marc Fisher还介绍了英文写作技巧。

四、脑血管影像与血流动力学

在影像与血流动力学环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杨弋教授做了"缺血预适应联合溶栓治疗的基础研究探索"的报告,揭示了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北京协和医院徐蔚海教授报告了高分辨颅内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成像上颅内动脉血栓的远端开放血流(DFSC)可以间接反映血栓长度、侧支循环,有助于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性90 d预后评估。

五、脑血管病基础及转化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恩教授讲授一种小RNA(PiRNAs)在脑卒中后组织和血液表达和分布及其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为脑卒中干预提供新的靶分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管阳太教授就神经干细胞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了详尽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晶岩教授介绍了复方中药改善脑微循环和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六、重症脑血管病与脑出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唐洲平教授讲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神经内窥镜术与立体定向术等技术在脑出血治疗领域的现状与进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乐教授介绍了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思缈教授针对脑梗死后恶性脑水肿和脑疝形成的早期预警临床和影像标志物进展做了详尽报告,指出要早期预判恶性脑水肿,尽早去骨瓣减压。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Joshua Willey教授就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干预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处理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鸣教授详尽解读了中国脑梗死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的相关内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宋水江教授详尽解读了美国心脏学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声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孟强教授针对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回顾;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帅杰教授就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内容做了详尽报告,并提出单中心处理的经验。

七、脑血管病护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红护士长讲授了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对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颜秀丽护士长就卒中营养治疗示范病房的建设与管理做了充分报告,强调营养支持和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影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叶婷护士长讲授了急性卒中患者无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慧娟护士长介绍了卒中后吞咽障碍摄食训练的方法及误吸防护的措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蓉护士长就脑卒中专科护理过程敏感指标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做了详尽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余小萍护士长针对脑卒中延续护理的研究内容与实践做了报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沈小芳护士长介绍了非人工气道管理在脑卒中后的护理应用,强调了基于创新理念的神经内科专科护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八、脑小血管病

北京协和医院的朱以诚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的王伊龙教授分别介绍了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影像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治疗仍未有明确突破,尤其是依然缺少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陆正齐教授介绍了脑小血管疾病的分类和影像学识别;北京协和医院的倪俊教授展示了脑淀粉样血管病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大家在临床工作中要想到淀粉样血管病的可能。

九、专家面对面

专家面对面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年会的特色和亮点活动,20位神经科学界的知名专家针对本次大会面向全国征集的脑血管病疑难与罕见病例进行了精彩的的分析和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场面热烈,吸引了近1 000名临床医师的参与。

脑血管病是中国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神经科的常见病种,临床医生、护士、科研人员对脑血管病的兴趣日趋高涨。近年来,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介入治疗、脑小血管病以及脑血管病基础转化等领域不断涌现出高水平研究,逐步改写了临床指南,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中国脑血管病大会把握临床前沿、引领研究方向,已经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本次大会在热烈的学术气氛中顺利结束,圆满闭幕。北京协和医院的彭斌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鸣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本次大会评出优秀论文20篇(表1),优秀壁报17篇(表2),并进行了颁奖仪式。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表1

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作者姓名题目单位
朱武生血管内O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唐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Notch3基因突变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陈红兵脑静脉窦血栓闭塞急性期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初步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玮琪胰岛素抵抗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赵文博基于非RAPID软件影像学评估的6~24 h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筛选:单中心经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刘俊江当"产褥期化脓性脑膜脑炎"遇上"脑梗死""、脑出血"及"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金海强鼻窦炎与中国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戴崇亮改良STAF评分对房颤心源性脑栓塞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靳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张白微型探头血管超声在烟雾病患者搭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评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芊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完全再通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赵勤SBAR沟通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交接的可行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李铭232例脑血管疾病DSA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曹宇泽血同型半胱氨酸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负荷相关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曹翔靶向抑制TMEM16A保护缺血性卒中后血脑屏障完整性及机制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琪CCM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合并脑梗死一家系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姚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炎症2例临床、影像及预后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皮雅璇中国广东省经济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现况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
李敬伟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开通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项正兵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优秀壁报获奖名单

表2

优秀壁报获奖名单

作者姓名题目单位
温冰特鲁索综合征导致全身多处反复发作血栓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程亚军外部验证并改良EDEMA量表预测脑梗死后致死性脑水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肖佩仪Nogo-A对脑梗死远隔部位血管新生的调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常屹血清白蛋白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孙文静miR-19b调控DDR1表达差异在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宋秀娟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中口服抗凝药的研究进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周官恩1 844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型及5年预后研究天津市环湖医院
欧阳福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TIA及脑梗死的关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贾茜糖尿病前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范佳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谢亚男CatWalk步态分析法检测4甲基伞形酮对脑出血后步态改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杨营营健康的血管老化与中国社区人群首次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钟晚思溶栓后2 h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赵伟左心功能变化对脑小血管病及其认知障碍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丁玲玲血管新生在不同病因脑微出血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尤寿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建EZH2通过促进促炎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会议结束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从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徐运教授手中接过中国脑血管病大会的会标,交到下届会议执行主席朱遂强教授手中,并宣布2020年4月9—11日将在湖北武汉举办第20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朱遂强教授承诺将继往开来,争取将下届脑血管病大会办得更好。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Conflicts of interest: None declared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