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颈、腰肌训练的效果研究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26(1) : 19-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6239.2015.01.005
摘要
目的

通过一项持续6周的颈、腰肌专项训练,观察颈、腰肌等长训练配合徒手康复性训练对于增强颈、腰功能的效果,为飞行员颈、腰损伤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

方法

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利用自行研制的颈、腰肌等长综合训练器进行每周2次、持续6周的专项颈、腰肌等长肌力训练。训练过程中受试者采用与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相同的坐姿,保持脊柱正直位,以60%最大肌肉力量为单次训练负荷进行颈后伸和腰后伸。每次训练各完成2组颈后伸和腰后伸,每组重复10次。每次在训练器设备上专项训练前有组织地进行徒手训练作为辅助,并要求其他时间自行完成训练,确保每周不少于2次。徒手训练包括俯卧放松、俯卧位伸展、俯卧挺身、仰卧起坐、站立伸展5个基本动作。训练前、后测量脊柱正直位时颈肌后伸和左、右侧屈最大肌力,腰后伸最大肌力,颈、腰后伸10 s最大肌力冲量和90 s最大肌力总冲量;在测量冲量的过程中记录体表肌电图;测量颈、腰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屈曲的最大主动活动范围。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颈部正直位后伸肌力、左侧屈肌力显著增加(t=4.140、3.125, P<0.05);受试者的腰后伸肌力平均值增长了10%。训练后受试者颈后伸和腰后伸10 s肌力冲量、90 s肌力总冲量均显著增加(t=2.631~3.202, P<0.05);颈后伸、腰前屈,腰左转方向主动活动范围显著增加(t=4.011~6.343, P<0.01)。训练后受试者90 s颈后伸肌电中位频率、10 s腰后伸肌电均方根值显著降低(t=3.402、2.944, P<0.05),其他肌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以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的坐姿为训练体态,采用颈、腰肌等长训练配合徒手康复性训练,可有效提升飞行员颈、腰肌后伸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脊柱稳定性,保持颈、腰运动功能。训练计划对于改善颈、腰损伤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 邓略, 王全, 卫晓阳, 等.  颈、腰肌训练的效果研究 [J] .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 (1): 19-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6239.2015.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现代战斗机的高机动性能使飞行员在作战、训练中时常处于高+Gz环境,因高+Gz作用导致飞行员颈、腰不适,甚至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随着高性能战斗机越来越多地采用头盔瞄准/夜视综合信息显示装备,施加于飞行员头颈部的负荷不断增加,使高速机动飞行中处于被动带飞、坐姿不良的飞行员发生颈、腰部损伤的概率增加。初步资料调研结果表明,这一问题在我军已经非常突出,不仅影响到飞行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2,3,4,5]。本研究从预防性训练和康复性训练两方面入手,借鉴国内外运动医学、临床康复医学的经验,重点研究以颈、腰肌专项体能训练为主要形式,适合飞行员在部队实施的颈、腰部损伤防治措施,以期提高航卫保障水平、飞行员健康水平及作战能力。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