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30(9) : 711-7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5.09.013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36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16例,传统开腹手术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安全性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腹腔镜组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并发症。两组相比,手术时间[(178±33)min比(159±24)min,t=1.87,P=0.07]、出血量[(72±30)ml比(110±50)ml,t=-2.67,P=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切口长度[(5.6±1.1)cm比(15.8±1.8)cm,t=-19.5,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7±0.9)d比(3.8±0.9)d,t=-3.7,P=0.001]、术后住院时间[(8.1±1.6)d比(9.9±1.6)d,t=-3.3,P=0.002]腹腔镜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1例,开腹组吻合口瘘2例,伤口感染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Fisher's Exact Test P=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6~56个月,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

结论

具有丰富腹腔镜和开腹经验的术者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更加安全、可行。

引用本文: 张昭, 王丹, 徐彬, 等.  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 30(9) : 711-7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5.09.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2],常见的是第5号常染色体长臂上APC基因的突变,使细胞生长分化的进行性失控所致。临床特征是结直肠黏膜上布满腺瘤样息肉,发病年龄在20~30岁,如果未进行治疗,恶变率可达100%[3,4],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5]。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开腹手术,手术切口长达20 cm,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发生肠黏连的机会较高。但是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操作复杂,难度大,目前开展的医院较少。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了36例FAP患者,早期采用开腹手术,后期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1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