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05) : 393-3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7.05.005
摘要
目的

分析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alf deep vein thrombosis,ICDVT)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收治的确诊为ICDVT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

结果

2015年共收治ICDVT住院患者122例,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25.7%。其中男性41例(33.6%);女性81例(66.4%)。平均年龄(56.41±13.87)岁。左下肢49例,占比40.0%;右下肢39例,占比32.0%;双下肢34例,占比28.0%。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95例,占比77.9%。表现为疼痛76例,占62.3%;表现为肿胀91例,占74.6%。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85.2%)、抗凝蛋白缺陷(83.0%)、外科手术(45.9%)及恶性肿瘤(28.7%)等。

结论

疼痛及肿胀为ICDVT的主要临床表现。年龄(≥45岁)、抗凝蛋白缺陷、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是ICDVT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李萌, 郭学利, 刘聪, 等.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 (05): 393-3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7.05.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alf deep vein thrombosis,ICDVT),又称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限于膝下静脉,包括胫前静脉血栓形成、胫后静脉血栓形成、腓静脉血栓形成及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muscular calf vein thrombosis,MCVT)[1]。ICDVT临床发病率较高,一般表现为小腿疼痛及肿胀,Homans征可表现为阳性,然而由于血栓范围相对较小,引起的症状及体征较轻,临床上容易漏诊。高分辨率的彩超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特异性及敏感度高,准确性与下肢静脉造影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无创等特点,ICDVT的确诊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如不治疗,约25%ICDVT会往近心端蔓延,进一步累及髂股静脉,甚至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生命[2]。然而国内关于ICDVT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国外对于孤立性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仍然有争议,截止目前尚缺乏关于亚洲人群ICDVT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至12月确诊为ICDVT的12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