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狭窄再手术16例疗效分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8) : 665-6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7.08.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管损伤修复后再狭窄的原因、修复技术要点及疗效评判标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胆管损伤,其中16例为修复术后狭窄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损伤修复后狭窄再手术16例患者分型为Ⅱ 1d型3例,Ⅱ 2d型10例,Ⅱ 3d型2例,Ⅱ 4d型1例。再手术方式包括肝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15例,右半肝切除+左肝管空肠吻合1例。术后胆漏3例,右侧胸腔积液10例,均治愈。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年,8例患者随访至今无胆管炎发作及肝酶升高;6例患者有γ-GT及ALP升高,无胆管炎症状,MRCP提示有吻合口狭窄;2例患者有反复发作胆管炎,并经历再次手术。

结论

胆管损伤修复后狭窄再手术需要精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坚持"黏膜对黏膜"的胆肠吻合方式,术后应建立以ALP、γ-GT及生活质量评分为核心的长期随访体系。

引用本文: 何敏, 闫加艳, 陈炜, 等.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狭窄再手术16例疗效分析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32(8) : 665-6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7.08.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黄志强院士曾说"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医患双方永远的伤痛"。胆道损伤后初次修复极为关键,若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的选择不当,极有可能发生修复后胆管再狭窄,而损伤修复后胆管再狭窄的处理技术难度更大,手术风险更大,疗效更差,很多患者历经多次手术后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的结局。我们回顾性分析60例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剖析其中16例修复后胆管再狭窄的原因与再手术的疗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