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中性粒细胞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8,33(10) : 845-8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8.1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分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两大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代替,分析两类中性粒细胞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外周血NLR高和低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88.2%;结直肠癌组织TANs高和低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64.2%;外周血NLR低合并结直肠癌组织TANs高浸润、外周血NLR高合并结直肠癌组织TANs高浸润、外周血NLR低合并结直肠癌组织TANs低浸润、外周血NLR高合并结直肠癌组织TANs低浸润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76.4%、53.5%。两者联合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远期预后的能力明显优于单一项目评估。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高NLR、TANs低浸润、肿瘤位于直肠、TNM分期较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联合结直肠癌组织中TANs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外周血高NLR合并结直肠癌组织TANs低浸润患者的复发风险较高。

引用本文: 康争春, 鄂继福, 于恩达, 等.  中性粒细胞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33 (10): 845-8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8.10.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胃癌[1]、胃肠道间质瘤[2]、结肠癌[3]、肝细胞癌[4]、胰腺分支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5]等均证实与中性粒细胞关系密切。目前关于中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癌组织中浸润的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 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本研究采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反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情况,采用CD66b标记癌组织中的TANs,用两者联合评价中性粒细胞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