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34(1) :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0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和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亚组分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

结果

本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均取得完整切除,术后42例患者(45%)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辅助治疗时间为12(6~72)个月。80例患者(86%)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6(6~120)个月,全组1、3、5年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1.5%、8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象(P=0.040, RR=6.078, 95%CI:0.541~68.27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6, RR=6.102, 95%CI:0.782~47.632)是影响本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对于核分裂象>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

结论

核分裂象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核分裂象>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需强调术后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

引用本文: 张鹏, 曾祥宇, 王心吉, 等.  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 34(1) :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01.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最新欧美指南均推荐高危GIST患者术后行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2,3],但对于中危GIST患者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却无明确建议。2011年和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中均推荐中危GIST患者术后至少行1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然而,胃来源的中危GIST患者能否真正从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获益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93例胃中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此类GIST的临床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为对其在术后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