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血管腔内超声与静脉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术中诊断价值的比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34(9) : 753-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09.003
摘要
目的

评估血管腔内超声和静脉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术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对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我科诊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同时行血管腔内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比较两者测量的狭窄程度和管腔偏心性。

结果

总计纳入40例患者(48条患肢)。相比于血管腔内超声,静脉造影低估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直径狭窄率(39.63%±15.48%比64.97%±16.42%, P<0.001)和面积狭窄率(51.83%±18.23%比59.19%±14.17%, P=0.021),且静脉造影下测量的管腔偏心性显著低于血管腔内超声下测量的偏心性(0.69±0.17比0.93±0.17,P<0.001)。以血管腔内超声为金标准,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显著性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18.92%,特异性为81.82%,两者的诊断一致性极低(κ=0.004)。

结论

相比于血管腔内超声,静脉造影显著低估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狭窄程度。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低。

引用本文: 丁勇, 赵格非, 周旻, 等.  血管腔内超声与静脉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术中诊断价值的比较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 34(9) : 753-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09.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指髂静脉受到其前方的髂动脉和后方的骶骨压迫而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疾病[1]。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既可表现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表现为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以及溃疡等一系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2,3,4]。目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1]。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该病的诊断较为依赖影像学检查。作为"金标准",静脉造影能够通过向静脉内注入含碘造影剂间接反映髂静脉受压程度,但是却无法直接显示管腔内受压情况和压迫位置,主要通过有无明显侧支循环和测量狭窄度来诊断IVCS。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能够通过血管内超声探头直接显示髂静脉受压情况。静脉造影和IVUS均能测量髂静脉受压程度并为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旨在通过评估两者在中国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人群术中评估的应用,进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