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不同来源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21(3) : 213-2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7.03.00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来源频发室性早搏(PVC)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左心房功能,了解成功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变化及不同起源频发PVC对左心房功能变化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PVC的治疗。

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24 h PVC负荷>10 000,且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68例。依据术中不同PVC起源定位分为右心室来源频发PVC患者41例[年龄(47±15)岁,男15例],左心室来源频发PVC患者27例[年龄(50±17)岁,男16例]。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2周、4周观察所有入选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2组患者各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有无差异。

结果

右心室来源组:左心房内径(LAD)呈缓慢减小趋势,于术后2周达最低点[(31.7±3.6)mm对(33.2±4.6)mm,P<0.05];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术前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63.6%±9.3%对70.3%±9.2%,P<0.05),术后缓慢升高并于术后4周达最高点(68.1%±8.2%对63.6%±9.3%,P<0.05);左心房应变及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术后4周内逐渐升高(P<0.05)。左心室来源组:LAEF术前较健康人群降低(60.9%±12.2%对70.3%±9.2%,P<0.05),术后4周内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应变术后4周内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左心房应变及左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右心室来源组变化明显优于左心室来源组(P<0.05),其余各指标虽然右心室来源组变化有优于左心室来源组变化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心室来源频发PVC射频消融术后4周左心房功能显著改善,而左心室来源频发PVC射频消融术后4周左心房功能无明显改善。提示临床上对于右心室来源的PVC应该更加积极治疗。

引用本文: 张艳, 谢瑞芹, 白晖, 等.  不同来源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 21(3) : 213-2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7.03.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是一种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曾被认为是良性病变。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频发PVC不仅可以引发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还可以引起左心房增大、左心房重构,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