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右心室快速起搏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22(2) : 156-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8.02.013
摘要
目的

右心室快速起搏是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机制的经典方法,目前用于制作此类模型的多为较大动物的心衰模型。本实验旨在建立快速起搏致心衰大鼠模型。

方法

将18只290~310 g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起搏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及起搏组行起搏器及导线植入术后应用抗生素7 d,然后假手术组常规饲养;起搏组以550次/min持续快速心室起搏4周。

结果

起搏组动物均出现活动能力下降、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表现。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起搏组动物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474±20.34)g对(464±22.80)g对(410.07±19.46)g],LVEF[(83.30±2.30)%对(81.80±2.40)%对(64.30±2.20)%]及LVFS[(46.50±2.70)%对(44.70±2.40)%对(29.10±0.90)%]明显下降。而自主心率、心脏质量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染色可见起搏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脂肪样变性,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

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右心室快速起搏致心衰SD大鼠模型。

引用本文: 谢依诺, 吴丹, 时向民, 等.  右心室快速起搏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 22(2) : 156-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8.02.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病死率、住院率高的首要原因,目前全球心衰患者已达数千万[1, 2]。因此,探究心衰的发病机制,改善和纠正心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