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基于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左心室间期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23(1) : 2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9.0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

方法

入选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并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1例,延长AVI后测定RAS-LVS,基于该间期在超声心动图下优化单左心室起搏的AVI,比较术前及术后间期优化后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IVM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QRS时限的差异。计算单左心室起搏优化的AVI与RA-LV间期比值(左心室优先系数ε)。

结果

与术前比较,AVVTI[(22.84±2.15)cm对(16.43±2.31)cm,P<0.05]、LVEF(37.2%±3.88%对27.61%±4.20%,P<0.05)、TS-SD12[(93.92±24.59)ms对(122.06±22.23)ms,P<0.05]、IVMD[(65.27±11.29)ms对(82.64±14.74)ms,P<0.05]、MRA[(3.10±1.12)cm2对(4.28±1.25)cm2P<0.05]、QRS时限[(135±11)ms对(187±21)ms,P<0.05]均明显改善,RAS-LVS为(300±41)ms,优化的AVI为(151±18)ms,ε为0.55±0.09。

结论

双腔起搏器基于RAS-LVS优化AVI可实现CRT,最佳AVI为RAS-LVS的55%。

引用本文: 蒲里津, 赵璐露, 何忠荣, 等.  基于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左心室间期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23(1) : 2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9.01.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应用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确切疗效,然而为保证双心室夺获,设置短而固定的房室间期(AVI)[1],废弃了房室结生理性房室延迟功能[2];其次,右心室起搏产生的激动逆希氏-浦肯野系统缓慢非均匀传导,均违背激动传导的生理性,而植入右心室导线干扰了三尖瓣闭合而导致三尖瓣反流,可导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并因此恶化心功能[3],如果双心室再同步带来的获益不能抵消这些损害,将可能导致CRT无应答。另外,右心室导线植入增加了患者及术者暴露在X线下的时间及手术难度。最后,三腔起搏器实现CRT要求100%双心室起搏,较为耗电,电池寿命短,且其价格超过双腔起搏器的2倍以上,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很多患者常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昂贵的CRT[4],然而,通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CHF患者,其房室结及右侧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正常,无需起搏右心室[5],提示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与从右侧希氏-浦肯野系统下传的自身激动融合即可实现CRT[6,7,8]。因此,探索研发一种基于双腔起搏系统优化AVI实现生理性CRT的算法,对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向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