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23(6) : 524-5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9.06.009
摘要
目的

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但目前其危险因素仍不明确,本研究为明确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探讨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行起搏器更换、导线调整或起搏器升级治疗的106例患者,术前行上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导线植入侧相关静脉有无严重狭窄和闭塞,根据检查结果,将静脉正常和轻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5%)归为静脉非阻塞组,将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和闭塞(狭窄程度100%)归为静脉阻塞组,对相关临床因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起搏器植入类型、导线厂家、导线植入数量、导线在体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用药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等,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入组106例患者中,发生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26例,发生率约为24.5%,其中12例(11.3%)患者为植入侧静脉严重狭窄,14例(13.2%)为植入侧静脉完全闭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明显增加植入侧静脉严重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23%对4%,P=0.008),并且静脉阻塞组患者的基础肌酐水平较静脉非阻塞组患者明显升高[(86.78±25.40) mmol/L对(72.08±15.11) mmol/L,P=0.00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不良与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相关(OR=1.047,95%CI 1.012~1.083,P=0.009)。

结论

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临床发生率较高,肾功能不良与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发生有相关性。

引用本文: 李超, 陈柯萍, 戴研, 等.  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23(6) : 524-5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9.06.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并发症也逐年增加,该并发症影响起搏器更换时新导线植入或升级治疗,严重者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1,2],甚至可引起大面积肺栓塞危及生命[3]。如何处理该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截至目前,引起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仍不明确。既往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部分文献报道,术前使用临时起搏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既往起搏器植入史、起搏器感染、未接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等可能增加起搏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发生风险[1,4,5,6,7,8,9],但上述相关因素没有得到其他文献证实,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总结106例起搏器患者的导线植入侧静脉造影情况,明确导线相关静脉阻塞的发生率,并探讨和分析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