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25(4) : 280-299. DOI: 10.3760/cma.j.cn.113859-20210315-00054
摘要

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符合SCD一级预防或1.5级预防的人群远多于二级预防,且相关临床研究及获益证据也更加充分。针对术后参数设置的多个临床试验对ICD诊断和治疗参数个体化调整提供了普适性的原则。本共识将ICD适应证按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不同疾病(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等)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ICD不同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及S-ICD)的选择及除颤阈值测试分别进行了推荐。ICD术后随访至关重要,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心动过缓起搏参数、心动过速诊断和治疗参数设置的共识。此外,对ICD植入注意事项及系统故障处理原则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25(4) : 280-299. DOI: 10.3760/cma.j.cn.113859-20210315-0005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一、 前言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 h内。心电监测技术显示,SCD多数由心室颤动(室颤)引起,大部分患者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恶化发生室颤,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而发生死亡。冠心病是SCD最主要的病因,文献报道有20%~25%的冠心病患者以SCD为首发症状,发生过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其SCD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4~6倍[1]。此外,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也是SCD的高危人群。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