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Delta阿片受体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6,22(11) : 790-7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6.11.020
摘要

自阿片受体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倍受科学界瞩目。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的delta阿片受体(DOR),阿片肽类物质是其内源性配体。其由细胞外的氨基端、7次跨膜区域以及细胞内羟基端构成的基本结构也为人熟知。近年来,科学的进步也为delta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相关基础。阿片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而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elta阿片受体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引用本文: 李旋, 唐博, 张静, 等.  Delta阿片受体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J]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 (11): 790-7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6.11.02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为全球恶性肿瘤的第三大死亡原因[1,2]。目前,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案[3],但术后复发转移严重影响肝癌患者预后[4]。有研究表明,尽管疗效欠佳,但肝切除术对肝癌细胞血液播散及术后复发和转移并无严重影响。闻炳基等[5]发现6号染色体短臂拷贝数变异及相关靶基因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相关。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肝癌易复发特性的机制。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是当务之急。阿片受体早在70年代即已报道。但是由于当时科技水平限制,直到1992年才由Kieffer和Evans等[6,7]完成DOR基因的克隆,即第一个被克隆的G蛋白偶联受体。我们熟知的脑啡肽就是最早发现的DOR内源性配体。随着另外两种经典阿片受体mu、kappa基因的成功克隆[8,9,10,11],其他阿片类物质如强啡肽、内吗啡肽的作用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