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肝功能评分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8,24(7) : 446-4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8.07.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肝功能评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行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的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的相关数据。比较术前、术后12天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及相应肝脏功能情况。

结果

29例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10.3%(门静脉主干血栓率3.4%、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率6.9%),与术后12天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89.7%(脾静脉残端血栓率82.8%、门静脉主干血栓率62.1%、门静脉左右支34.5%、肠系膜上静脉17.2%、复合血栓率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明显增加。术后12天与术后3个月、6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分别为89.7%、40.5%、3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几率下降。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2±0.4)与术后12天(5.6±0.7)、术后3个月(5.2±0.7)、6个月(5.3±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均为5~6分。

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明显增加,术后远期门静脉系统血栓逐渐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不影响肝脏功能。

引用本文: 张鹰, 李志伟, 赵新, 等.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肝功能评分 [J]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8, 24(7) : 446-4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8.07.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处置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在降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风险、解决脾大脾功能亢进、改善肝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但是,对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其影响问题,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高,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流,导致肝功能恶化,部分患者可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导致胃肠道淤血坏死,不建议行脾切断流术。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高,但是不影响肝脏的有效供血,对于肝功能及胃肠道功能影响不大[2,3]。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部分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探讨了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转归特点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