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术前加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25(5) : 349-353.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9.05.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加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P-NLR)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部分切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界值,术前和术后高NLR分别赋值为1,低NLR分别赋值为0。术前NLR+术后NLR=0/1/2,将术前NLR+术后NLR=0/1归于同一组,术前NLR+术后NLR=2归于一组。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危险因素。

结果

对不同PP-NLR水平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发现,术前和术后的NLR在PP-NLR=2组高于PP-NLR=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PP-NLR(HR=3.495,95%CI:1.054~11.589,P<0.05)和分化程度(HR=3.995,95%CI:1.050~15.198,P<0.05)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而单独的术前NLR和术后NLR不是影响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PP-NLR(HR=4.733,95%CI: 1.320~16.966,P<0.05)和分化程度(HR=6.310,95%CI: 1.456~27.344,P<0.05)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P-NLR考虑到了术前、术后整个治疗周期的全身免疫状态,相较于单纯的术前和术后NLR预测预后更为全面、效能更高。

引用本文: 吴美龙, 杨世忠, 董家鸿. 术前加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J]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 25(5) : 349-353.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9.05.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肝细胞癌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炎症损伤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2]。及早干预炎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3,4]。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血细胞中重要的炎症细胞,是全身炎症状态的重要标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可以反映体内促肿瘤和抗肿瘤免疫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术前较高的NLR患者预后较差[5,6]。术后较高的NLR亦是肝细胞癌患者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7]。本研究旨在明确术前加术后的NLR(preoperative plus post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PP-NLR)能否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