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组织学风险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25(6) : 401-4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9.06.001
摘要
目的

分析微血管侵犯(MVI)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8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资料。HCC患者分为无MVI组(n=176)、低风险MVI组(侵犯的微血管数≤5个和侵犯距离≤1 cm,n=53)、高风险MVI组(侵犯的微血管数>5个或侵犯距离>1 cm,n=60)。分析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不同MVI数量和侵犯距离患者的生存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CC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侵犯微血管数≤5个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优于>5个的患者,侵犯距离≤1 cm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优于>1 cm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CG-R15(HR=1.049,95%CI:1.002~1.097)、肿瘤直径(HR=1.138,95%CI:1.043~1.241)和高风险MVI(HR=3.245,95%CI:1.946~5.413)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HR=1.117,95%CI:1.050~1.188)和高风险MVI(HR=2.222,95%CI:1.540~3.205)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无MVI组和低风险MVI组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风险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MVI组复发率49.4%,低风险MVI组复发率67.9%,均低于高风险MVI组的复发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VI的病理特征与HCC患者预后相关。基于病理学特征建立MVI的风险分级,有利于HCC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引用本文: 赵晖, 陈骏, 严笑鹏, 等.  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组织学风险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J]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 25(6) : 401-4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9.06.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血管侵犯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1],按进展程度分为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文献报道[2,3],MVI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MVI的定义并未明确侵犯血管数、侵犯距离以及侵犯血管性质等,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也有文献提出MVI并不影响HCC患者预后[4,5]。Tanaka等[6]通过基因芯片将MVI的HCC患者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两组表现侵袭性基因的分布明显不同,且预后也有明显差异。提示即使诊断为MVI,但侵袭性不同HCC预后也有差异。本研究回顾分析行根治性切除术HCC患者资料,探讨MVI病理学特征与HCC预后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