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同一孕妇连续两次发生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一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20(6) : 454-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06.012
引用本文: 滕振娟, 夏明静, 吕妍. 同一孕妇连续两次发生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一例 [J]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 20(6) : 454-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06.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第1次妊娠

患者33岁,孕3产0,2014年3月6日孕39周+5因在我院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家属要求引产入院。既往月经4~5 d/37 d,末次月经2013年6月1日,预产期2014年3年8日。患者既往体健。2007年因"异位妊娠"于当地医院行开腹异位病灶去除术;2008年早孕人工流产1次。否认近亲结婚;夫妻双方父母亦非近亲结婚;双方兄弟姐妹均未有孕育类似疾病患儿的病史。

患者孕早期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4月+自感胎动,孕期顺利。孕期定期产前检查,足月前在我院进行多次超声检查均未见胎儿双眼异常。其中孕25周+2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时未见眼球异常(图1);孕39周+3超声检查提示:胎位头位,双顶径93 mm,股骨长72 mm,胎盘位于右侧壁,成熟度Ⅱ度,羊水指数160 mm;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呈网络状改变,可见稍强回声,内见动脉血流信号,玻璃体后方可见条状稍强回声带漂浮(图2)。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者第1次妊娠,孕25周+2超声检查时胎儿眼球未见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者第1次妊娠,孕25周+2超声检查时胎儿眼球未见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患者第1次妊娠,孕39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A: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箭头);B:胎儿双眼球玻璃体内强回声带上见动脉血流信号(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患者第1次妊娠,孕39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A: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箭头);B:胎儿双眼球玻璃体内强回声带上见动脉血流信号(箭头)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3/62 mmHg(1 mmHg=0.133 kPa)。产科检查:宫高34 cm,腹围112 cm,胎心率136次/min,无宫缩,胎位枕左前。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引产以终止妊娠,故于2014年3月6日,给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后引产一男性死婴,体重2 700 g,外观未见异常。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引产后胎儿进行尸体解剖。胎儿双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超声探查见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图3),与宫内相符。引产胎儿尸体双眼球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图4),病变符合双眼PHPV的诊断。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第1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的左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的超声图像图 可见玻璃体内条状稍强回声(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第1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的左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的超声图像图 可见玻璃体内条状稍强回声(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4
第1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眼球病理标本(HE×100) 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
点击查看大图
图4
第1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眼球病理标本(HE×100) 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
第2次妊娠

患者2015年6月25日孕39周因在我院超声检查提示胎儿PHPV,患者及家属要求引产入院。末次月经2014年9月25日,预产期2015年7月2日。孕期经过顺利,并定期产前检查,多次超声检查未见胎儿双眼异常。其中孕24周+3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时未见眼球异常(图5),孕30周+3超声检查亦未见眼球异常(图6)。孕38周+5超声检查提示:胎位头位,双顶径93 mm,股骨长73 mm,胎盘位于后壁,成熟度Ⅱ度,羊水指数107 mm,胎儿双侧眼球玻璃体内多发不规则稍强回声,内见血流信号(图7)。

点击查看大图
图5
患者第2次妊娠,孕24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可见胎儿双眼眼球玻璃体、晶状体显示清楚,玻璃体内透声好
点击查看大图
图5
患者第2次妊娠,孕24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可见胎儿双眼眼球玻璃体、晶状体显示清楚,玻璃体内透声好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患者第2次妊娠,孕30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胎儿左眼玻璃体、晶状体显示清楚,玻璃体内透声好(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患者第2次妊娠,孕30周+3超声检查声像图 胎儿左眼玻璃体、晶状体显示清楚,玻璃体内透声好(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7
患者第2次妊娠,孕38周+5超声检查声像图 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箭头)
点击查看大图
图7
患者第2次妊娠,孕38周+5超声检查声像图 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箭头)

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引产以终止妊娠,故入院后给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后引产一男性死婴,体重2 800 g,外观未见异常。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引产后胎儿进行尸体解剖。胎儿双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超声探查见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图8),与宫内相符。引产胎儿尸体双眼球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图9),病变符合双眼PHPV的诊断。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检测引产胎儿尸体的部分皮肤组织发现,送检样本在chrXp11.3处存在约190 kb缺失,包含基因NDP[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300658](图10)。引产后7个月余,患者行CMA检测证实其在相同区域有染色体异常(图11)。

点击查看大图
图8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的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的超声图像图 可见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箭头)A:右眼;B:左眼
点击查看大图
图8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的眼球固定后放置水盆内的超声图像图 可见胎儿双眼玻璃体混浊,内见多发强回声光带(箭头)A:右眼;B:左眼
点击查看大图
图9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眼球病理标本(HE×100) 可见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
点击查看大图
图9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尸体眼球病理标本(HE×100) 可见晶状体后的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
点击查看大图
图10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皮肤组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示chrXp11.3区域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10
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皮肤组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示chrXp11.3区域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11
患者第2次引产后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示chrXp11.3区域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11
患者第2次引产后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示chrXp11.3区域异常
第3次妊娠

患者于2016年4月再次妊娠,孕19周+4行羊水穿刺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胎儿性别为女性,CMA检测chrXp11.3区域未见异常(图12)。

点击查看大图
图12
患者第3次妊娠,孕19周+4羊水细胞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
点击查看大图
图12
患者第3次妊娠,孕19周+4羊水细胞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
讨论

PHPV也称为持续性胎儿血管化(persistent fetal vasculature,PFV)[1],是眼睛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其形成机制可能系晶状体后纤维血管组织过度增殖及退化不足,炎症因素在该病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PHPV多发于足月儿,男性多见,90%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罕见,仅占10%[3]。本组资料中前2胎均为男性,与报道相符。但同一孕妇连续2次妊娠胎儿均发生PHPV,且均为双眼发病,实属罕见。PHPV均于孕晚期发现,并行选择性引产,临床尚未见相关报道。超声检查为PHPV的诊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4],提示超声检查在PHPV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PHPV发病率极低,与染色体异常相关[5],分为特发性和遗传性[6]。曾有学者认为转录因子ATOH7的突变与PHPV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相关[7]。Prasov等[8]对1例双眼PHPV男性先证者研究发现,PHPV呈X染色体遗传模式,女性携带者通常无临床症状。本组资料中,因我院2014年尚未开展基因检测项目,故该患者第1次引产后未行相关检查;而第2次引产后,通过CMA检测发现引产胎儿及其母亲X染色体均存在相同的基因缺失,但男性胎儿发病,其母并无临床症状。患者现孕一女性胎儿,CMA检测未见X染色体存在异常,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有可能孕育一携带正常X染色体的男婴,但前2次男性胎儿均发病,提示PHPV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可能性大。此结论与上述国外报道[8]一致。

PHPV对视力的危害极大,可致患儿幼儿期早发眼盲,继之产生假瘤增生和眼球萎缩。部分患者可见智力下降,精神异常,少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性耳聋。本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患者大多需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9],术后需长期随访。但大部分PHPV患儿术后视力较差,尤其是双眼发病者,预后更差。若PHPV合并小眼球、青光眼、视网膜发育不良及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几乎无有用视力[10]。目前,关于本病的基因治疗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11],但由于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性的不确定、基因治疗的经济和伦理问题、动物实验中的相关技术问题等,基因治疗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KatorzaE, RosnerM, ZalelY, et al. 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8,32(2):226-228. DOI: 10.1002/uog.5385.
[2]
李亮卢海李彬,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晶状体后纤维血管膜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4):317-322.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0.04.008.
[3]
GrengaR, KomaihaC, BianchiG, et al.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lin Ter, 2013, 164(6):e497-503. DOI:10.7417/CT.2013.1644.
[4]
HuA, YuanM, LiuF, et al.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 of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J]. Eye Sci, 2014, 29(2):100-103.
[5]
ShastryBS.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the eye[J]. Clin Exp Ophthalmol, 2009, 37(9): 884-890. DOI: 10.1111/j.1442-9071.2009.02150.x.
[6]
FeiP, ZhangQ, LiJ,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22 eyes of morning glory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J]. Br J Ophthalmol, 2013, 97(10):1262-1267. DOI: 10.1136/bjophthalmol-2013-303565.
[7]
SuPH, LeeIC, YangSF, et al. Nine Gen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partial trisomy(6)(p22→pter) and unique presentation of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J]. Am J Med Genet A, 2012,158A(4):707-712. DOI:10.1002/ajmg.a.33943.
[8]
PrasovL, MasudT, KhaliqS, et al. ATOH7 mutations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persistent hyperplasia of the primary vitreous[J]. Hum Mol Genet, 2012,21(16):3681-3694. DOI: 10.1093/hmg/dds197.
[9]
WongSC, CaponeA. Microplasmin (ocriplasmin) in pediatric vitreoretinal surgery: update and review[J]. Retina, 2013,33(2):339-348. DOI: 10.1097/IAE.0b013e31826e86e0.
[10]
吕骄赵培泉张琦. 经角巩膜缘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合并前房消失及角膜混浊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30(1):50-53.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1.013.
[11]
HufnagelRB, AhmedZM, CorrêaZM, et al. Gene therapy for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2,250(8):1117-1128. DOI: 10.1007/s00417-012-2028-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