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但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应用好(NT-pro)BNP (即BNP和NT-proBNP)?作者认为有3点非常重要。首先,要知道BNP释放的刺激因素,如心肌细胞受到牵拉,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缺血损伤/缺氧,内皮缩血管肽Ⅰ(endothelin-Ⅰ)、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及α肾上腺素激动剂、β肾上腺素激动剂等的刺激[1]。由此可见,引起(NT-pro)BNP浓度改变的疾病范围较广。而且,人类BNP基因启动区域存在有多个上调靶基因,其可通过各种促炎症反应和肥大刺激经各种不同的信号途径激活[1]。要引起关注的是,与NT-proBNP相比,BNP显示出与左室容积[2]、左室舒张末压力[3]有更强的相关性。其次,要知道BNP释放入血后的病理生理作用,即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利钠、利尿、舒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及抗心肌纤维化作用[1,4]。再次,要了解(NT-pro)BNP检测的实验室影响因素。因为(NT-pro)BNP检测的实验室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为此美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相关委员会制定出相关指南[1,4]以规避实验室影响因素对结果正确判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