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回顾性研究骨髓标本巨核细胞微核检查对血液病诊断价值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39(3) : 197-2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3.011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标本巨核细胞微核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9年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留取骨髓涂片的血液病患者863例,同时取25名健康体检者骨髓涂片作为对照。骨髓涂片行瑞氏-吉姆萨染色,低倍镜及油镜镜检,计数巨核细胞,观察巨核细胞微核形态和计算阳性检出率。分析巨核细胞微核阳性检出率在不同疾病、病理亚型、巨核细胞总数和类型中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巨核细胞微核为圆形或椭圆性,多个出现时为大小不一可位于核旁或远离细胞核甚至游离于细胞外,见于大型和中等类型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微核在髓系血液肿瘤中检出率最高,AML中尤以M6、M2、M4、M5b 4种亚型和伴病态造血病例中多见,亦可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感染及苯中毒,偶见于淋系血液肿瘤。

结论

巨核细胞微核的出现与细胞数目、大小和类型有关且不同血液疾病及病理亚型中巨核细胞微核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统计学差异,巨核细胞微核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197-200)

引用本文: 朱金平, 卢兴国. 回顾性研究骨髓标本巨核细胞微核检查对血液病诊断价值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3) : 197-2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3.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巨核细胞是1890年Wowell在骨髓中发现的,自从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病态巨核细胞以来,人们对其形态学及其意义,尤其是淋巴样巨核细胞已有许多深入的研究[1,2,3]。近年的巨核细胞细胞核形态学研究进一步拓宽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范畴及其深度[4]。我们在研究血液病患者的巨核细胞细胞核形态中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核形态——巨核细胞微核。细胞微核不同于核的鼓突或核芽,它是游离于主核的圆形或椭圆性核小体。幼红细胞的Howell-Jolly小体和淋巴细胞的核外染色质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细胞微核。一般认为,化学毒性物质对细胞的损害是细胞微核产生的主要原因,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常被用来评估致癌物质对细胞损伤的程度[5],对白血病治疗中产生的幼红细胞微核和淋巴细胞微核及其意义早有报道[6,7],但对巨核细胞微核的形成及其意义鲜有文献报道,其在骨髓涂片中对血液病相关诊断的应用价值也还不甚明了。我们通过86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镜检巨核细胞微核发现,其形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在血液病的分型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