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Region 4 Stork系统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41(4) : 300-3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8.04.013
摘要
目的

探讨Region 4 Stork(R4S)系统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省中心)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362 822例。按照筛查结果分为确诊病例组(83例)、阴性组(360 554例)及假阳性组(2 185例)3个组。应用R4S系统后分析工具结合传统判断规则分别对3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与传统切值判读结果进行比较。使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比较省中心与R4S系统数据库健康人群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及相关比值的5个百分位数。

结果

应用R4S系统结合传统判断规则,阳性预测值由3.7%增加至8.3%,特异性由99.40%增加至99.75%,假阳性率则由0.6%降至0.2%。确诊病例组2例脯氨酸血症漏诊,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误诊。阴性组样本使用R4S系统后分析工具直接排除311 638例,剩余48 916例结合传统判断规则排除。假阳性组减少至897例。健康人群部分指标及相关比值的5个百分位数与R4S系统数据库存在差异。

结论

应用R4S系统能够提高筛查效率,但也存在少量漏诊和误诊,大量阴性样本需结合传统判断规则进行排除,在国内的应用还需结合该地区健康人群范围进行优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300-304)

引用本文: 胡真真, 杨建滨, 尚世强, 等.  Region 4 Stork系统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4) : 300-3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8.04.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该技术可同时检测40多种指标,筛查几十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但一直存在结果解读复杂、假阳性率高等问题,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及患儿家属精神压力的增加[1,2,3,4]。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多种方法降低假阳性率,提高筛查效率。Zytkovicz等[5]调整切值上限至99.98%,20种分析物的假阳性率由0.4%降至0.03%,但同时也增加了假阴性。极低体重儿采用特殊采血方案可减少全肠外营养对氨基酸代谢病假阳性率的影响[6,7]。根据不同体重、孕周及胎龄设定切值也可降低假阳性率[8,9]。通过二阶筛查虽可有效降低酪氨酸血症Ⅰ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等疾病的假阳性率,但需开发新的检测方案,导致筛查成本的增加及检测周期的延长[10,11,12]。Chen等[13]开发的机器学习技术有效减少了苯丙酮症、高胱氨酸尿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的假阳性率,但仅适用于3种疾病。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