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细菌病原学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42(5) : 359-3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9.05.008
摘要
目的

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门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患儿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沙门菌血清学分型,PCR方法对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型,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356份粪便标本检出致病细菌6种共103株(4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细菌),阳性率27.8%(99/356)。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10.7%(38/35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8.4%(30/356)、5.6%(20/356)、3.7%(13/356),未检出志贺菌。38株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与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3.2%(24/38);2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与肠聚集型大肠埃希菌,各10株,未检出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与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52.6%(20/38)、13.2%(5/3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1/20、1/20,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结论

我院门诊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细菌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机率增加,志贺菌已不是主要致病菌。沙门菌与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普遍敏感,在无法获得病原诊断的情况下可考虑首选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

引用本文: 周林, 李静, 徐文健, 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细菌病原学分析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 42(5) : 359-3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9.05.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国内儿童感染性腹泻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其中细菌病原主要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等,发病高峰多在每年的6至8月[1]。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好转,儿童感染性腹泻的致病细菌谱可能出现改变。因此,对儿童感染性腹泻进行细菌病原学的持续监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