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脑脊液cfDNA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疗中的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42(12) : 1025-10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9.12.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循环游离DNA(cfD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间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的25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25例患者均经脑脊液肿瘤细胞学镜检并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以及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诊为脑膜转移。提取脑脊液cfDNA,采用二代测序[鹍远基因PlasAim TM肺癌基因无创检测(12基因)试剂盒]的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P5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等12个基因的变异情况;最终综合分析以评估脑脊液cfDNA在NSCLC脑膜转移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25例患者的脑脊液均查见典型肿瘤细胞,广谱CK、CK7和CEA均为阳性,由此确诊为NSCLC脑膜转移。脑脊液cfDNA二代测序中,96%(24/25)患者至少存在1种单核苷酸变异(SNV)或拷贝数变异(CNV),其中EGFR和TP53的突变率分别高达80%(20/25)和48%(12/25)。此外,合并骨转移的患者相对无骨转移的患者来说,发生EGFR的突变率更高(100%比64%,P<0.05)。在辅助治疗方面,脑脊液EGFR和TP53突变频率的变化与患者病情进展(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及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估)相一致,且EGFR T790M的检出有助于指导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结论

脑脊液cfDNA准确揭示了NSCLC脑膜转移的独特基因表型,在脑膜转移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用本文: 董智慧, 陈琨, 马艳春, 等.  脑脊液cfDNA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疗中的应用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 42(12) : 1025-10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9.12.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LM)指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灶扩散至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和其他脑脊液隔室[1]。肺癌是最易发生脑膜转移的实体肿瘤之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脑膜转移的概率约为3%~5%[2],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患者LM发生率高达9.4%[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