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解剖
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研究与老化分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7,33(04) : 290-2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7.04.01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探讨面下部口下颌沟老化特征的形成机制。

方法

①选取新鲜成人尸头标本8具,男5具,女3具,用亚甲蓝溶液对每具尸头的一侧面部进行面颊部脂肪室和口下颌脂肪室的注射,2个蓝色脂肪室间未被着色的区域即为口下颌沟区域。②在同具尸头的另一侧面部,结合肉眼观察,选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各个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特征及其毗邻关系,并做文字和图像记录。③切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将其脱水、石蜡包埋后行10 μm薄层横断面连续软组织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

结果

口下颌沟位于降口角肌表面,从口角延伸至下颌缘。其上界由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假性韧带——口下颌沟韧带构成,下界由下颌韧带构成。口下颌沟的内、外侧脂肪室分别为口下颌脂肪室和面颊部脂肪室,且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较内侧脂肪室疏松、体积更大、颜色更鲜亮。组织学上的观察结果与大体解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结论

根据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特点,推测口下颌沟畸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口下颌沟韧带和下颌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松弛变薄,口下颌沟内、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差异等均可致使口下颌沟外侧软组织下垂。

引用本文: 杨柠泽, 刘阳子, 王志军, 等.  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研究与老化分析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7,33 (04): 290-2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7.04.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从解剖学的角度讲,口下颌沟是一个从口角延伸至下颌缘的面部区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越发突显,进而形成口下颌沟畸形[1],即"木偶纹",此种畸形是面下部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2]。Pessa等[3]于1998年对口下颌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指出:口下颌沟的上界由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假性韧带构成,下界由下颌韧带构成。Furnas[4]认为:离断口下颌沟的下界固着点即下颌韧带,在面部除皱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对于鼻唇沟而言,关于口下颌沟的研究比较少且不够深入,而国内针对口下颌沟的报道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我们对口下颌沟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解剖,为推测口下颌沟畸形的形成机制以及改良面部除皱术式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