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手术优先模式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正畸治疗双颌前突的效果评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7,33(6) : 406-4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7.06.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手术优先模式下,采用正颌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术后正畸治疗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对2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手术模拟以及模型外科设计,制作咬合导板,术中对上、下颌分别行根尖下截骨术,为患者建立暂时性咬合关系;术后2周进行快速正畸。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定位侧位片19个软硬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对比研究,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坏死、感染,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未发现前牙变色和牙髓坏死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7.8±3.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对面部侧貌满意。硬组织和软组织测量值均发生明显变化,上切牙内收(-10.5±4.9) mm,下切牙内收(-8.0±6.9) mm,上、下唇显著后移;SNA角由(82.5±2.8)°减少到(77.9±2.3)°,SNB角由(79.1±5.4)°减少到(74.6±3.8)°,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上、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由(2.7±2.7) mm和(5.2±4.0) mm减少到(0.5±3.2) mm和(1.4±2.7) mm,面部侧貌轮廓显著改善。

结论

手术优先模式的根尖下截骨联合术后正畸,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双颌前突,获得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满意的面部侧貌轮廓。

引用本文: 杨斌, 王怀良, 李秉航, 等.  手术优先模式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正畸治疗双颌前突的效果评价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7, 33(6) : 406-4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7.06.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双颌前突是指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均向前突出的错FDA2畸形,表现为"两突一缩"的外貌特征,即牙齿及牙槽嵴突、口唇突和颏后缩,并有不同程度地"露龈笑"。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我国南方沿海一带[1,2,3,4]。双颌前突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生理功能的障碍,面部美观常是求治的主要目的[5]。牙性双颌前突通过拔牙正畸[6]或拔牙加种植支抗正畸[7]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严重的骨性双颌前突则需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8]。随着正颌外科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手术优先(surgery-first approach, SFA)模式即"先手术、后正畸"的理念被提出,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病例[9]。我们在手术优先模式下采用根尖下截骨术、术后进行快速正畸的方法,对22例双颌前突患者进行了矫治,并观察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