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34(9) : 752-7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09.016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壳核"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壳核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

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核壳结构包载基因缓释基因的释放规律。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细胞增殖实验证明10 μg/ml的pFGF2质粒可促进293T细胞生长。取18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颗粒脂肪移植实验。兔左耳作为实验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pFGF2-EGFP;兔右耳作为对照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空载质粒。分别于颗粒脂肪移植术后第4、8、12周切取标本,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脂肪移植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

HBC@TACS-pFGF2-EGFP在体外可缓慢释放pFGF2-EGFP基因,而且在转染293T细胞后可成功表达FGF2蛋白。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发现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体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脂肪体积、脂肪移植成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脂肪组织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为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脂肪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缓释FGF2基因的HBC@TACS-pFGF2-EGFP微球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引用本文: 马莉, 蒋思静, 贾大平, 等.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 34(9) : 752-7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09.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创伤或先天性缺陷导致的人体软组织缺损畸形是目前整形修复的难题。颗粒脂肪移植是临床首选的填充移植物,但存在吸收率高、感染液化等并发症。研究表明在颗粒脂肪移植过程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可以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1],但单独添加蛋白制剂FGF2易被组织稀释,存留时间短,成本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2],而FGF2基因治疗技术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病毒与脂质体由于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畸性等潜在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壳聚糖具有缓释、基因载体等多种功能并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剂基因载体的临床研究。我们前期研究显示,壳聚糖衍生物巯基烷基化壳聚糖可与DNA通过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包载基因的核结构(TACS-pEGFP),核结构具转染特性。核结构再与羟丁基壳聚糖(Hydroxybutyl chitosan,HBC)形成核壳结构(HBC@TACS-pEGFP)。该核壳结构基因载体具有低细胞毒性、良好的转染效率和缓慢释放基因等特点[3]。因此,我们设想在颗粒脂肪移植过程中添加包埋FGF2基因的缓释转染核壳结构,以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