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选题·穿支皮瓣∙临床研究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咽-腭缺损的临床应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34(9) : 693-6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09.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受区缺损大小,以影像学定位的穿支血管为中心,仔细制备皮瓣并转移至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处,显微镜下成功吻合动静脉后严密缝合受区及供区,术后观察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5 cm×6 cm~7 cm×9 cm,动脉平均管径0.65 mm,静脉平均管径1.2 mm,动静脉血管蒂平均长度分别为7.1 cm和8.1 cm,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形态良好,张口度正常。

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引用本文: 李晓光, 刘忠龙, 马春跃, 等.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咽-腭缺损的临床应用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 34(9) : 693-6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09.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由于磨牙后区咽旁部位的特殊性,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造成颊部-咽旁-腭部软组织缺损,不仅造成患者的面容畸形,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口腔功能障碍,如张口度、语音、咀嚼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手术根治肿瘤的同时,恢复患者颊部-咽旁-腭部组织缺损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种游离皮瓣,如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等,被广泛应用于磨牙后区咽旁术后缺损的同期修复,虽然能有效覆盖创面、改善患者术后张口受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优化颊部-咽旁-腭部软组织的缺损修复方式,我们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perforator,SCIP)皮瓣修复磨牙后区咽旁恶性肿瘤术后缺损8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