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与再造·临床研究
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35(5) : 465-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9.05.010
摘要
目的

探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7例急性放射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45~76岁,会阴及臀部3例,胸壁2例,大腿2例。早期根据放射皮肤损伤情况采用局部分区换药、使用"三明治"换药材料,保护间生态组织;放射损伤2个月左右,坏死组织界限明确,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存间生态组织;清创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并用生理盐水浸泡创面,使创面保湿、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10 d左右肉芽生长良好时,设计血供良好的肌皮瓣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移植术后,继续使用VSD装置负压引流积液、促囊腔肉芽生长,促使皮瓣与基底及时建立血供,对创面的间生态组织进行最后的生物清洁作用,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减少进一步坏死。

结果

7例Ⅳ度急性放射性损伤创面,术前换药时间为6~10周,清创后VSD应用时间为2~4周,除1例第1次手术后10 d皮瓣部分坏死、第2次手术皮瓣成活良好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完成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至3年,无放射性溃疡产生。

结论

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恢复阶段充分应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急性放射性损伤后间生态组织向好的方向转化、控制皮肤软组织辐射损伤后坏死的范围及深度,为后期的皮瓣转移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并发症。

引用本文: 余道江, 赵天兰, 刘玉龙, 等.  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5(5) : 465-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9.05.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创面,在受辐射后3个月至半年内,组织呈进行性变性,甚至坏死[1,2,3],难以确定深部组织损伤的范围和深度,早期清创时无法准确判断坏死组织的边界[4,5],清创后也难以对创面间生态组织进行理想的生理性覆盖。围手术期若处理不当,创面组织的变性、坏死会进一步扩大,修复时寻找如此大面积、同质地的大型皮瓣将非常困难,且此类患者体质虚弱,难以耐受复杂的修复手术。自2014年以来,我们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恢复阶段充分应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促进间生态组织向好的方向转化,控制皮肤软组织辐射损伤后坏死的范围及深度,培养新鲜肉芽组织,为后期的皮瓣修复提供较好的基础,提高二期皮瓣移植成活率,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7例,效果满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