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联合VEGF-C非血管化淋巴结移植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35(6) : 607-6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9.06.017
摘要
目的

研究建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非血管化淋巴结移植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方法

将45只SPF级免疫缺陷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A、实验组B均进行双侧乳腺脂肪垫切除,双腋下淋巴结清扫,实验组A行单纯淋巴结游离移植,实验组B行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淋巴结游离移植;正常对照组乳腺脂肪垫、双腋下淋巴结均未予处理。术后1、2、6个月,每组5只裸小鼠进行小动物ICG荧光成像动态观察淋巴结再生,HE常规染色评估淋巴结再生情况,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免疫荧光检查定性定量分析皮肤淋巴管的表达。

结果

术后1个月,小动物ICG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实验组B裸小鼠右腋下淋巴结显影(5/5),实验组A裸小鼠右腋下淋巴结均未见显影(0/5);术后2、6个月结果相同。HE染色显示实验组B裸小鼠右腋下再生淋巴结皮质区、副皮质区、髓质区结构清晰,淋巴管结构存在,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现象。右上肢皮肤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B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表达较实验组A(P<0.001)、对照组(P<0.00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淋巴结碎片化移植可在裸小鼠腋窝进行,术后1个月即可实现淋巴结再生,且再生结构长期稳定,为后续实验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

引用本文: 崔蕾, 林娜, 杨峥, 等.  联合VEGF-C非血管化淋巴结移植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研究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5(6) : 607-6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9.06.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常见且难治并发症,与手术、放疗等所致淋巴引流区域解剖结构破坏有密切关系[1]。目前,淋巴水肿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但淋巴结移植日益成为研究热点[2]。用于淋巴结移植的动物模型很多,但既往研究仅关注淋巴水肿治疗效果,未考虑恶性肿瘤复发因素与淋巴结移植、淋巴循环重建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以裸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的非血管化淋巴结移植为实验方法,建立免疫缺陷动物淋巴结功能性再生动物模型,为接种人恶性肿瘤细胞,探索淋巴结移植、淋巴管再生与肿瘤细胞迁移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