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选题·重大体表缺损的修复·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36(03) : 289-293. DOI: 10.3760/cma.j.cn114453-20190215-00047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

结果

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

结论

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引用本文: 赵梓岐, 牟国煜, 王娅, 等.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0,36 (03): 289-293. DOI: 10.3760/cma.j.cn114453-20190215-0004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胸部病变切除后胸壁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在首诊乳腺癌患者中约20%为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ABC)[1],由于缺少简单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这类患者经常被归为不可手术的乳腺癌。虽然部分LABC患者在规范化的全身治疗下病灶缩小得以手术,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病灶稳定或者进展不可手术,通过掌握一种简单有效的皮瓣修复技术能够为不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机会[2,3]。目前胸壁大面积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常用的修复方式包括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等[4,5],存在手术复杂、难度高、临床不易推广的问题。近年来国外报道了利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缺损或乳房重建[6,7],主要适用于一侧乳腺癌行乳房切除术、对侧乳房较大且下垂的老年患者。我们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对于胸壁巨大的缺损,联合应用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临床应用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