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危重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6) : 834-837.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6.031
引用本文: 王涛, 王箴, 沈光贵, 等.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危重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6) : 834-837.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6.03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其对危重患者腹腔脏器功能的影响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1]。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医学科中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3]。也正因为如此,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协会(WSACS)建议对进入ICU的所有患者,以及患者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存在时应进行IAP的常规监测[4]。诸多研究表明近期腹部手术、脓毒血症、大量输液、多脏器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改变体位等诸多因素均可能诱发IAH [5]。机械通气尤其当患者存在呼气末正压(PEEP)时,可以充当IAP升高的诱发因素[6]。本研究通过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气道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三种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危重症患者腹内压的影响,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选用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