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
山西河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8) : 1007-101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8.007
摘要
目的

分析山西河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置过程,为做好蘑菇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流行病学、临床救治资料和可疑毒蘑菇样本,并对蘑菇样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

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毒事件患者均食用炒蘑菇,食量不等,潜伏期0.5~1.5 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流涎、乏力,其中4例出现瞳孔缩小、视物模糊,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给予洗胃、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8 d后全部治愈出院。通过鉴定蘑菇样本为墨汁鬼伞、毛头鬼伞和丝盖伞属。

结论

墨汁鬼伞、毛头鬼伞和丝盖伞属均属毒蘑菇,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判定此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多个种属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

引用本文: 郎楠, 吴黎明, 李海蛟, 等.  山西河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8) : 1007-101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8.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蘑菇中毒一般是误采误食毒蘑菇引起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导致生命危险甚至于死亡[1]。蘑菇中毒多发生在夏秋阴雨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2]。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不同,引起毒蘑菇中毒的蘑菇品种、中毒发生场所及病死率也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本文对2014年9月发生在山西省河津市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此事件对蘑菇中毒患者诊断、事件病因确定等进行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