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
西地那非对室颤猪心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1) : 37-43.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01.008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室颤猪模型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组织液中儿茶酚胺与乳酸水平的变化,研究西地那非预处理对复苏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北京长白猪24头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致颤:盐水组,西地那非组与假手术组。西地那非组于致颤前40 min将西地那非0.5 mg/kg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40 mL溶液一次性灌胃;盐水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40 mL灌胃;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在8 min的无干预室颤后,对盐水组和西地那非组进行开胸心肺复苏。分别于基础时及自主循环恢复后4 min、1 h、6 h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利用微透析探针留取室颤中及复苏后各时间段的心肌组织液,对其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留取心肌病理样本,分析心肌细胞与细胞内线粒体变化。

结果

除基础状态外,西地那非组心肌组织液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乳酸水平均低于盐水组(P<0.05或P<0.01)。西地那非组累积除颤能量低于盐水组(P<0.05)。西地那非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优于盐水组(P<0.05)。盐水组心肌组织与线粒体的病理变化较西地那非组更严重。

结论

西地那非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低室颤猪模型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与乳酸的水平,进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复苏后的心功能。

引用本文: 袁伟, 武军元, 王国兴, 等.  西地那非对室颤猪心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1) : 37-43.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心搏骤停是致命的临床急症,而室颤是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室颤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1]。之前有研究表明由心肌缺血导致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改变,包括增加心肌氧耗,提高血栓形成的风险[2],以及因提高心脏自主节律而诱发窦性心动过速和异位性心律失常。因此,如能有效地减少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就可能减轻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