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消退素D1对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10) : 1149-115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0.011
摘要
目的

制作猪心肺复苏模型,探讨消退素D1改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可能机制。

方法

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8头,体质量(36±3)kg。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 min,心肺复苏5 min,制备心肺复苏猪模型。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组)、心肺复苏组(CPR组)、低剂量消退素D1组(LRD组)和高剂量消退素D1组(HRD组)。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不经历心脏骤停/复苏过程。复苏后5 min时,LRD组、HRD组分别静脉注射消退素D1 0.3 μg/kg、0.6 μg/kg,另两组注射等量溶媒。复苏后3 h、6 h和24 h时,应用PiCCO监测仪评估每搏输出量(SV)和全心射血分数(GEF)的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浓度。复苏后24 h时处死猪,取心肌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结果

与S组相比,其他三组动物在心肺复苏后均出现心功能障碍,表现为SV与GEF值明显降低、血清cTNI浓度显著增加(均P<0.05)。与CPR组相比,LRD组和HRD组SV与GEF值明显升高、cTNI浓度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V(ml):3 h为28±5、31±5和23±4,6 h为32±3、36±6和27±6,24 h为35±5、41±5和29±5;GEF(%):3 h为17±2、19±2和14±1,6 h为20±2、23±3和16±3,24 h为23±2、26±3和20±2;cTNI(pg/ml):3 h为247±34、230±26和324±56,6 h为553±37、501±34和611±44,24 h为436±23、371±29和553±47,均P<0.05]。与LRD组相比,HRD组心功能指标与血清标志物水平进一步明显改善(均P<0.05)。组织分析显示,心肺复苏后动物均存在心肌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表现为心肌TNF-α、IL-6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与CPR组相比,LRD组和HRD组心肌TNF-α、IL-6与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pg/ml):442±87、218±55和653±112;IL-6(pg/ml):563±68、403±61和824±117;MDA(nmol/mg):3.95±0.96、2.54±1.21和6.37±1.26;SOD(U/mg):2.27±0.93、3.36±0.74和0.89±0.31,均P<0.05]。HRD组心肌炎症与氧化应激指标较LRD组进一步改善(均P<0.05)。

结论

消退素D1能改善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引用本文: 徐杰丰, 李子龙, 王茉丽, 等.  消退素D1对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 (10): 1149-115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0.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当今世界发生率高、存活率低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每年美国发生CA事件近36万,出院存活率仅10.6%[1]。我国每年CA发生约50万,出院存活率低达1.3% [2,3]。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复苏后,机体经历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继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钙超载等多种致伤机制,最终导致复苏后脑损伤与心功能障碍为主的多脏器功能不全[4]。其中,45%~60%患者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出现严重的或致死性的心功能障碍,是CA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4,5]。如何改善心功能障碍成为复苏后早期阶段治疗的关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