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血栓弹力图检测儿童脓毒症凝血紊乱的临床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11) : 1284-128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1.012
摘要
目的

了解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儿童脓毒症凝血紊乱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诊断为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的患儿共100例,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传统凝血功能指标(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CCTs),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s);检测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动力时间(K)、凝固角度(α)、最大幅度(MA)、30 min幅度下降比例(LY30)、综合凝血指数(CI)。另随机纳入体检儿童25例为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TEG和CCTs检测脓毒症凝血紊乱的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法(AUC)考察TEG和CCTs预测严重脓毒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共纳入脓毒症56例、严重脓毒症44例,男女比例63∶37,中位年龄11.5(3.3~48)个月,合并基础疾病占71%。根据TEG检测结果,发生凝血紊乱72例,其中高凝状态28例,低凝状态44例;根据CCTs检测结果,发生凝血紊乱50例,其中非显性DIC 29例,显性DIC 21例。高凝状态在无DIC组中比例高于非显性DIC组(46%和17.2%,P=0.016)。低凝状态显性DIC组比例高于非显性DIC组(100%和44.8%,P<0.01)。脓毒症高凝组较对照组TEG结果显示:R、K缩短,α增大,MA、CI升高(均P<0.01);CCTs结果显示:PT延长(P=0.002),APT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TEG呈低凝状态:R、K延长,α减小,MA、CI降低(P<0.01)。TEG与CCTs各指标预测严重脓毒症AUC均>0.5,其中α的AUC大于Fib(P=0.000 2);K的AUC大于Fib(P=0.004 1)。

结论

TEG检测显示脓毒症患儿凝血紊乱占72%,其中脓毒症早期呈高凝状态;严重脓毒症呈低凝状态。TEG可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凝血紊乱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引用本文: 项龙, 钱娟, 张建, 等.  血栓弹力图检测儿童脓毒症凝血紊乱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 (11): 1284-128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1.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脓毒症是儿童常见危重症,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5—2005年儿童脓毒症患病率增加60%,每年因严重脓毒症而住院的患儿约7.5万,病死率8.9%[1]。脓毒症引起凝血紊乱占50%~70%[2],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提出急性脓毒性凝血病(coagulopathy of acute sepsis,CAS)概念,指脓毒症伴有从早期凝血因子激活,微血栓形成到严重脓毒症显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一系列凝血紊乱性病症[4]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