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12) : 1438-144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2.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103例血糖异常升高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IT)(n=51)及常规胰岛素治疗组(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 CIT)(n=52);再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将两个治疗组各分为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两个亚组,比较其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0、3、7 d后的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

结果

IIT组中,糖尿病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66.7% vs.30.8%, P<0.05);CIT组中,应激性高血糖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54.1% vs.25.0%, 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组死亡风险更高(OR=1.221,95%CI:1.075~1.434),但在应激性高血糖组,强化胰岛素治疗降低了死亡风险(OR=0.872,95%CI:0.714~0.97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CIT组(13.7% vs.1.9%, P<0.05)。治疗前,两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P<0.01);治疗7 d后,两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TNF-α、IL-6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IIT组下降幅度较CIT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重症脓毒症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能更有效抑制炎症因子。

引用本文: 柳学, 林晓军, 何楷然, 等.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12) : 1438-144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2.0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脓毒症患者并发异常血糖升高有不同的原因,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有的仅为单纯的应激性高血糖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同样的血糖控制在不同原因高血糖重症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获益,提示个体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脓毒症的本质,是机体促炎、抗炎反应的失控,炎症因子是促发、增强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核心之一,尤其炎症因子TNF-α、IL-6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血糖控制的过程中,炎症因子如何相应变化。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