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
经皮氧分压监测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27(3) : 265-27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3.00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分别于液体复苏0 h及6 h行10 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10 min OCT)及氧负荷指数(OCI),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 h及6 h的10 min OCT、OCI、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并计算APACHEⅡ及SOFA。依据确诊后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0 min OCT、OCI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纳入29例及24例患者,存活组6 h 10 min OCT[(77.55±18.48)mmHg vs. (51.30±21.60)mmHg]及6 h OCI[(0.78±0.13) vs. (0.59±0.15)]均高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APACHEⅡ[(12.48±5.69) vs. (17.25±8.79)]及SOFA[(5.79±1.72) vs. (10.10±2.52)]均低于死亡组(均P<0.01)。6 h 10 min OCT及6 h OCI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5(95%CI:0.76~0.87,P<0.01)及0.79±0.08(95%CI:0.64~0.95,P<0.01),分别以72.00 mmHg(灵敏度76.84%,特异度85.03%)及0.76(灵敏度76.84%,特异度77.47%)为最佳界值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6 h 10 min OCT和高6 h OCI患者28 d生存率高于低6 h 10 min OCT(70.86% vs. 31.82%, χ2=7.96, P<0.01)和低6 h OCI患者(75.00% vs. 32.00%, χ2=9.86,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 10 min OCT (OR=0.92,95%CI:0.88~0.96,P<0.01)和6 h OCI (OR=0.01,95%CI:0.001~0.023,P<0.0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论

10 min OCT和OCI是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引用本文: 董亮, 李朗, 梁锋鸣, 等.  经皮氧分压监测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3) : 265-27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3.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1]。感染性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血流分布异常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可进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2]。改善组织灌注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首要目标,因此组织灌注状态评价对于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经皮氧分压监测具有无创、快速、准确判断组织灌注的能力,其在感染性休克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应当具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3]。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